本文原创侵权必究
对于父母强加给你的兴趣和爱好,你是怎样看待的?父母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你,你是否会愿意接受?今天小编就给大讲述印度教育电影《摔跤吧,爸爸》。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该如何把握?带你感受父母的爱和良苦用心。
前印度摔跤手辛格,一直未在他自己服役时拿到世界冠*而烦恼。他的梦想就是拿到摔跤世界冠*。他真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想要一个儿子,可以把他培养成摔跤手,夺得世界冠*。结果生了4个孩子,都是女儿。于是辛格就放弃了他的冠*梦。但在此之后他发现女儿非常有摔跤的天赋。辛格突破传统观念培养女儿做摔跤手。
这部电影看上去是辛格是一个想要女儿,完成自己梦想的自私父亲。而摔跤这种肉搏式的高强度竞技运动。要剪发,还要被晒黑,增重这一切对于女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接受。女儿们的反抗也反抗过,流泪过,也曾经想要放弃。直到最后才懂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在印度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女性的常规轨迹,就是找一个并不认识的老男人。相夫教子过一生。这不是一个疼爱父亲所愿意看到的。他希望女儿们在未来的人生里,能够多一种选择,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传统的思想法或许值得探讨。这位父亲的良苦用心的确感人至深。
其实在中国也有许多父母逼迫孩子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或者是学习一些特长。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给孩子报一些艺术班。小孩子长大以后,纷纷埋怨父母没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在《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上熊梓淇曾坦言小时候就被各种特长班塞满,回忆起童年觉得活得很痛苦,也觉得很遗憾。就像《摔跤吧中》的父亲,同样也是逼迫女儿,做不喜欢的事。那么父母这样做究竟对不对?
每一个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的幸福和快乐。如今社会教育师资力量更大,几乎每一个小孩子都会学习特长。并且有一部分父母更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弥补当年没有学习的遗憾。但其实父母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他们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了孩子。也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可以有多余的选择。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优秀的人更是多如牛毛。如果在你还不懂事的时候逼你一把,那么长大之后。你会比别人差而感到自卑的时候,就会埋怨父母当初没有教育好自己。
熊梓淇如今能够成功,也是凭借他的幽默搞笑、开朗、也许就是父母让他学习特长才让他如此幽默,培养了一种良好的性格。而王迅曾经在《向往的生活》中,曾坦言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小提琴,如今觉得十分后悔,相比之下同样学习小提琴的刘宪华,一直努力坚持。这个特长一直都是刘宪华的闪光点。其实小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不喜欢学习特长,而是小时候的我们玩心比较重,根本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父母就要担当起这个恶人,约束让我们,让成长得更加优秀。
在影片中体现出来的一点细节睡着女儿们都长大。父亲也变得两翼斑白,大腹便便。曾经那个能将它们举过头顶的父亲。现在已经无力奔跑。这也告诉我们回头看看儿时的那位英雄。而你现在可能成了他们的英雄。影片中的父亲和我们的父母没有什么差别,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可以过得更好。也许我们应该静下心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恩他们的付出。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