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xuexily.com/npxxc/ShowNew.asp?page=3“从出生到死亡,人生就是一场竞赛,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而正面迎战,才是人生的目的!”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打破印度传统思想的励志故事。《摔跤吧!爸爸》在印度上映于年12月23日,不久后,于年5月5日引进中国。
该影片是根据印度的摔跤选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经历所改编,主要讲述了曾经风靡全球的摔跤冠*辛格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成女子摔跤冠*,从而打破印度贯有的传统思想。
时间,会证明一切
辛格,印度的摔跤冠*,却因生活被迫放弃摔跤,本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衣钵,实现他的摔跤梦,可一次女儿把一个男生暴打的这一契机下,不禁让他引起深思:为什么摔跤只能是男孩子?为什么为国争光的不能是女孩?为什么接受训练的只能是男孩子?
辛格当即就把他这种想法传达给自己的妻子,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理由就是“她们是女孩子,怎么能做这些?”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印度的女性是没有选择的权利,从一出生她们的人生就已经被规划好,14岁之后嫁到一个家庭开启她庸碌的生活,锅碗瓢盆,无止尽的家务和相夫教子将伴随一生。
影片中,吉塔和巴比塔在参加一次朋友的婚礼时,那位朋友的一番话可谓是道尽了一个印度女孩悲惨的一生,在印度,女孩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料理家务,这似乎已成为一条不成文规定。这种社会背景下,辛格想要让自己的女儿摔跤,想必是不会有人支持。
在早晨训练时,穿着男孩子裤子的吉塔和巴比塔会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与嘲笑,在比赛的赛场上,会受到对方的质疑与嘲讽,他们认为,女孩子是一个弱小的存在,对他们构不成任何压力。然而,父女三人不顾他人的眼光,坚持训练,在训练场挥洒着他们的汗水、日复一日地累积自己的力量,这种如同精卫填海的精神终有一天会打败所有的质疑与嘲讽。
吉塔与巴比塔也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摔跤并不只是单纯地为了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而是为了让她们明白要想拥有选择的权利,就必须变得强大。只有强大,自己的人生才会由自己主宰。因为当她们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就不是为自己而战,她们所代表的是每一个生活在印度制度压迫下的女孩子们。
吉塔与巴比塔也终不负众望,在摔跤场上获得了胜利,给了那些曾经看不起女性的人一个强有力的反击。在英联邦的运动会上,吉塔代表印度出战,摘取了金牌。这一次,全场掌声响彻云霞,再也不是那嘲笑与质疑的声音了。
人生之路,通往成功的道路中总会充满质疑声,我们要做的不是纠结这些,而是遵循自己的本心,向目标前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们要将大众的质疑与不屑化成冲破牢笼的力量。当吉塔站在世界性运动会上的那一刻,以一种耀眼的姿态回怼给众人一个强有力的无声的反击。
将质疑与嘲讽踩在脚下,怀以坚定的信念,自信大步朝前走,不要担心,更不要迟疑,一切都交给时间,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也是证明一切最好的方式。路途虽难,终点却很美。
父亲,永远是你可依靠的大山
如若励志是本片的亮点,那么父亲马哈维亚这个形象可谓是点睛之笔,为本片增添了些许的温情。吉塔与巴比塔能够站在世界赛场上,父亲的功劳不可磨灭。最初训练时,女儿们很是不理解父亲如同魔*般的地狱式训练。可事实却是,为了帮助她们挖掘才能,突破自我。
为了训练,父亲就是她们的闹钟;为了营养,父亲就化身为厨师,定制专属餐食。女儿每一次的比赛,马哈维亚都会以殷切的目光送上赛场。在她们拼搏的身后,永远站着一位强大的父亲,无言却有力。当吉塔因为小有成就时就轻视对手,以至于赛场上接连败阵,这时的马哈维亚身为父亲,并没有大声呵斥,而是耐心指导,给予鼓励,让女儿振作起来。
马哈维亚对于女儿来说是一位摆渡者,在人生这茫茫的大海中指点方向。当女儿为国家获到金牌时,马哈维亚终于说出了那句吉塔期盼已久的话,“你一直都是我的骄傲,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我想,对于任何一位父亲来说,子女都是自己的骄傲。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质,但是亲情不会。在这时间的漫漫长河中,亲情只会变得愈发坚不可摧。
亲情就是我们身后的最坚强最稳固的一座大山。无论身处何地,父母总会陪伴在我们的身旁,给予无私且真挚的爱。
父爱如同白酒一般,入口辛辣回味是浓烈。在这一生中,父亲以他的臂膀为我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以他的生命换来我们的成长。他无时不在以柔情的目光注视着你,鼓舞着你往前走。在影片中,马哈维亚虽然对待女儿的训练是如此苛刻,但是严厉的外表下充斥的是父亲满满的心疼与不忍。
父亲在我们的人生,总是扮演着一个坚强的角色,抵挡风雨的是他,忍受我们坏脾气的还是他,只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好的人生。不管是吉塔来之不易的成功,还是马哈维亚的无言的父爱,无一不让我们为之动容。逆袭是件不易的事,成功也不是一时之事,都需要付出努力,而亲人的鼓励与陪伴将化为这漫漫长途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