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张天钰照片提供金先生#功夫#
请问古劳咏春与其它功夫有什么不同?
从前面我提到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他们跟其它的功夫非常相似,甚至一致。这并不出奇,因为所有的功夫都要讲究时间点,角度和位置/距离,步法,身法,刚柔并用等。
差别在于不同的心法和用意,这些心法和用意决定了一个概念或理论在应用中如何体现,如何赋予一门功夫的个性韵味。
请问古劳咏春的课程包括什么?
我们的课程包括协调性和体能训练,比如俯卧撑、跑步、拉伸等特定练习。还有基本技能,比如打、踢、擒拿和摔跤,套路(12式),对练(拆手和黐手),和实战。
在教授套路前,每个学生都要特别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手脚的灵活性。修炼身体的协调性指的是学习如何运用腰胯来带动手,拳,掌和脚,以及如何使它们与身体的其它部位协调一致来完成一个动作。不是简单的手与脚的协调。
这是掌握古劳咏春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接下来学习十二式的基础。
学生们按各自的进度学习,有些快,有些慢。因单个学生的天分和投入的努力而不同。
请问这门咏春有器械吗?
原本我们只有刀法,叫作“夺命刀”。是手桥的一种,沿前臂外侧尺骨放置。主要手法是“拖”(压入并滑动)和“劏”(切入并打开)。与包括香港咏春在内的其它咏春的“八斩刀”很不同,他们的主要手法是“斩”。
后来,又创出三点半棍,大部分动作跟枪法相似,只是用意不同。不同于其它咏春的典型的长棍,我们用的是“齐眉棍”。
您之前提到了“拆手”和“黐手”。请问这两种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这两种都是实战的模拟练习,前者是定式的,后者不是。
拆手是运用设定的连续动作进行攻防,目的是训练放松和流畅的动作。
黐手也是类似的目的,学习如何进行攻防,不过是在随机的环境下,训练流畅性,协调性,应变能力,知觉和自如运用各种技巧的能力。
两种训练都是为实战做准备。
请问您认为咏春是一门“刚”功夫还是“柔”功夫
在古劳咏春,我们说“力一触(刚)即逝(柔),刚柔相济”。拳理还说“力打尽散尽,打尽即柔,散尽即刚”。
由此可以看出,咏春是刚柔相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