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映的新片中,《异星觉醒》看上去是唯一一部有卖相的电影。几位主演杰克·吉伦哈尔、瑞恩·雷诺兹、丽贝卡·弗格森,分别凭借《断背山》、《死侍》、以及《碟中谍5》在国内汇集了不少的人气。
不过,科幻片本身在中国就是一个小众题材。今年1月连续上映的《降临》、《太空旅客》等电影都表现不佳。再加上《异星觉醒》沿用了《异形》模式,更像是一个科幻题材下的惊悚片,因此《异星觉醒》的票房并不是十分出色,三天还不到1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本周末票房冠军的仍然是《摔跤吧!爸爸》。其中在5月20日周六,这部印度电影的单日票房超过了1亿,成为它在中国单日票房表现最好的一天。考虑到这已经是《摔跤吧!爸爸》上映的第三个周末了,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吃惊了。
在过去几年中,电影在市场上的寿命正在变得越来越短。曾经针对截至去年8月市场上票房最高的部电影进行研究,发现首周末票房占到总票房的比例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年这个数字还不到30%,但到了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了45%。微影数据研究院
同时,他们还发现上映前14天的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9%。这一数字意味着,现在的电影能够在电影院里存活的生命周期差不多就是两周的时间。
这一规律在北美也同样存在。对于好莱坞来说,次周末票房相比首周末下滑70%已经是家常便饭。尽管北美拥有更健全的长线放映机制,但是好莱坞已经更习惯于首周末票房定胜负的游戏规则了。
会出现这种情况,电影本身的质量自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市场,近两年只有《疯狂动物城》和《摔跤吧!爸爸》能够做到次周末票房高于首周末,并在第三个周末维持一个体面的数字,而两部电影都是依靠口碑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力。
但市场整体气候的变化也同样需要为此负责。以好莱坞为例,在胶片时代,每印发一个拷贝都是额外的成本,因此制片厂会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试映,根据观众的反应,决定是否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电影在全国范围内慢慢铺开,所以首周末票房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而在数字时代,拷贝的成本几乎为零,这就提供了电影在美国几千家影院同时上映的可能性,首周末票房也随之大幅提高。此外,随着好莱坞进入大片时代,电影的成本大幅上涨,制片厂也会选择投入更大的预算来为电影造势。在广告的诱惑下,也会有大批的观众在首周末进入影院。
尽管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但回顾历史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摔跤吧!爸爸》在中国走过的路径和好莱坞胶片时代的发行策略都一定的相似性,都是首先通过影响一小部分人群,然后慢慢拓展受众群体,最后影响到全体大众,从而延长一部电影的生命周期。
以《摔跤吧!爸爸》为例。在上映前期,人们谈论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强调阿米尔·汗个人。换句话说,最早被吸引到电影院当中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对印度电影有所了解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摔跤吧!爸爸》在社交网络上的取向开始发生变化。先是被引入了关于性别和女权的探讨,这吸引到了一批对这个议题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