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index.html《摔跤吧!爸爸》于年在中国上映,在豆瓣上有92万余人标记看过,且评分高达9.0分。影片讲述了全国摔跤冠军马哈维亚带领他的两个女儿圆梦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风格偏向轻喜剧,全程没有灰色调,却又十分贴近现实生活,这部影片评分好于98%的运动片和传记片,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体现。
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的摔跤手冠军,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没能成为世界冠军,这使他耿耿于怀。为此,他希望自己能有个儿子,但偏偏妻子生了4个女儿。有一天,马哈维亚发现了大女儿吉塔和二女儿巴比塔的摔跤天赋,他决定亲自训练两个女儿成为职业的摔跤运动员。从此,展开了父女三人共同圆梦的精彩历程。
相信不同的人看完《摔跤吧!爸爸》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看到了冠军的来之不易,有的人看到了女权的崛起···对我来说这部影片让我最受感动的是马哈维亚在带领女儿们圆梦的途中,即使不断遇到挫折,作为父亲却始终保持着平稳的心态,帮助她们不断成长、不断蜕变,最终走向成功。
今天我结合影片,从父亲对子女教育问题出发分析它的意义与价值,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家庭温暖:对于子女而言,父爱与母爱一样重要!价值观念:父亲要善于引导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性格塑造:面对孩子的反抗,父亲应当如何处理?最后,我将总结整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人生思考,希望我们每个人从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并从中得到的收获和启发!
01、家庭温暖:对于子女而言,父爱与母爱一样重要!
儿童心理专家发现,对孩子的情感发育而言,父爱与母爱同等重要,有时甚至比母爱更重要。研究人员希望,这一结果能促使为人父者更多地参与养儿育女过程。
影片中吉塔在进入国家队训练之后水平直线下降,让她在国家队的比赛中一直败阵。妹妹巴比塔让她给父亲打电话,因为自负心里有愧的吉塔在和父亲的通话中一言不发只是在哭泣。马哈维亚在电话里虽然没有说过一句安慰的话,但在第二天就收拾了行装奔赴女儿的身旁。
马哈维亚租了最廉价的屋顶房,仅有的半间房用来住人,房顶则被他改装成摔跤场,为了竭尽全力保持吉塔的体重他自己节衣素食,为了了解吉塔输掉的每一场比赛他不惜高价租了一家私人影院,为了证明吉塔可以完成55公斤级的比赛,不惜和教训争得面红耳赤···
俗话说:“父爱如山”意思是父爱应当像大山一样深沉且勇于担当,很多父亲只认识了父爱的深沉,却没有意识到担当的一面。这里的担当不是说单纯的抚养和照顾,而是将父亲摆在教育者的位置上,不仅让孩子衣食无忧也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传统教育的缺失很大部分是父亲在这一身份上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导致很多孩子和父亲没什么共同语言。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恰好相反,他把父爱放在第一位,全满展示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影片中马哈维亚发现吉塔和巴比塔拥有摔跤天赋之后,他强烈要求两个女儿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练习。这时候他所表现出的父爱是深沉的,他没有多余的解释,他只觉得这样有利于两个孩子的成长,即便妻子要求他不要这样做,他向妻子保证,一年之内不要插手,一年之后如果她们做不到他会自动放弃。
看似很蛮横的教育方式,越到后来越发现,对于印度这样的国家而言,女孩如果没有自己可以从事的事业,那么可能14岁就要被要求嫁人。试想如果马哈维亚没有发现吉塔和巴比塔的天赋或者说因为她们是女孩就选择放弃,那么她们将来也会和其他女孩子一样早早嫁人。
庆幸的是马哈维亚没有,他在所有人都质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我,他这里的“自我”也是在帮助女儿寻求不一样的人生,就像他刚开始发现女儿们的天赋时,他甚至自责为什么早没有想到,摔跤是不分男女的,这句话无形当中也是影片思想的一个升华。
相信每位父亲都是疼爱孩子的,那么作为父亲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关爱孩子呢,我将结合影片谈谈我的三个看法:
①发挥个人优势,与妻子有效的分工协作
美国有最新的研究表明,爸爸带大的孩子更聪明,这可能和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有关。
影片中马哈维亚是一家之主,妻子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他自己最大的特长就是摔跤,所以当他发现吉塔和巴比塔有摔跤天赋的时候,他本能的想帮助孩子激发他们的潜能,并且引导他们最终走向冠军之路。
很多父母貌似分工明确,其实他们是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思想的禁锢,所以他们认为母亲应该负责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父亲则负责家庭经济来源和日常开销。
其实这样的分配是有问题的,作为父母首先对自己得有详细的认知,比如说父亲接受的教育高于母亲,那么父亲就应该担当起孩子的文化教育问题。父母如果想更好的教育孩子,那么首先得明白自己的哪些方面能带给孩子成长,那么这些方面就是自己的优点。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再与妻子分工协调,比如说在自己管孩子的时候希望对方先不要过问,如果觉得有问题再事后沟通。这样不仅能帮妻子减轻负担也能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孩子当中,从而帮助他们成长。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