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德字有几种写法?我的回答是:广义上每个字都有成千上万种写法,因为每个人每次写的都不一样,不同的字体也有非常多的写法。从狭义上回答的话就是字体或笔画减省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写法。
之所以常常有人问德字有几种写法,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德字的现代写法与古代写法有所不同,学习起来会有所困扰。
比如很多人看到清华大学的校训中的“德”字没有一横,马上就说这个德字写错了怎么还摆在这里做校训,从而怀疑清华大学的人不够细心
那么,清华大学校训中的“德”字是否写错了呢?嘉强下面就带大家一起从古到今,从篆书到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来欣赏一下“德”字的各种写法,相信看完此文,你对“德”字的写法就不会有疑惑了。
我们从文字的始祖甲骨文开始,在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字外部是“行”字,“行”字是象形字,是指交叉的道路,正如我们现在的十字路。
在甲骨文“德”字的中间是眼睛的形象,眼睛上面还画了一条直线,表示人在走路时要看清方向,走在路的中间,以免碰到杂物或摔跤。
到了周朝的金文,则在眼睛的下面加了一个“心”字,意思也很明显,就是不仅要眼正,心也要正,虽然眼睛直盯前方,但心猿意马的话,还是容易出事的。
我们从上面的“德”字的写法中可以看出,“德”字外部的"行"字由完整的左右两边变成只有一边,由复杂变成了简单。
秦朝之前的写法我们归在大篆一类,我们再看秦到清的篆书写法,已经比较工整了。后面两个“德”字篆书的写法中间多了一横。
我们再来看看“德”字隶书的写法,上图中第一个是帛书中的写法,也是汉代隶书的手写体,心字的最后一笔比较夸张,说明书法的审美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们也可以看到,“德”字左边的双从旁也有写成单人旁的时候,后面的两个隶书中间也加了一横画。
上面篆书和隶书中间有一横画的清代人写的,我们再来看看魏碑中“德”字写法。
魏碑是南北朝的字体,嘉强在查找时发现从南北朝开始“德”字中间就有了一横画。就是上图中的第三个字。
上图中第三个字是王羲之《孝女曹娥碑》中的“德”字,中间也有一横画。
所以从魏晋开始“德”字就逐渐演变成多加了一横画,从上面的两个加了横画的“德”字来看,应该是出于补充空白的需求。
上图是行书“德”字的写法,左边的双从旁有时就一笔写就,右边有加横画的,也有没加横画的。
右上的写法有时写成十字,有时写成一点加一横。
“德”字的草书就符号化了,需要另外单独记忆,记忆时要联想前面各种书体的写法,不要强记硬背,否则很容易写错。
从上面的不同字体的不同写法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字最早是没有横画的,后来的规范汉字中加了横画。
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标准书写中要写上一横,但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中,则可以沿袭古代的写法。
也就是说,“德”字原则上讲写不写一横都是正确的,就像方言一样,一个字有不同的发音,但为了大家方便交流,所以统一以普通话为标准音是一个意思。(陈嘉强/文)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所帮助,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