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一本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印度之外的海外票房大获成功,至今保持着印度电影全球票房冠军的称号,其中过半的电影票房由中国大陆电影市场贡献,获得了近13亿人民币的票房。
影片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幕后阿米尔汗为成就这本电影付出的努力,都让人印象深刻,更是通过电影传达出印度社会女性地位的缺乏认同,让人深思。
除此之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也许就是片中的摔跤运动了。
欢迎来到印度,这次将带给你一项名叫”泥地摔跤(Kushti)“的印度传统摔跤运动。这项运动在印度乡村非常流行。哪怕印度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没能减少印度人对它的热爱。
泥地摔跤者被称为巴哈拉旺(Pahalwan),身上仅有一块遮羞布,摔跤场是一片赭土的场地。泥地摔跤的规则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让对手肩部着地。
年,在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诞生了这项运动。每周二是休息日,他们会用这一天来向他尊崇的神猴哈奴曼祈祷。其余几天,他们会在早上五点起床,简单热身之后跑步一小时,拉伸,然后开始练习。
搏斗练习一般都是在乡下,因为乡下人更强壮,更容易适应打斗。此项运动一开始全靠村民资助,由于训练和饮食的费用较大,所以摔跤手的日子不好过,如今随着此项运动的认可,摔跤者们也能获得政府的补助了。
在所有训练泥地摔跤的地方,都可以发现供奉着哈奴曼的庙宇。到来的摔跤者们会在庙宇中焚香祭拜,进入寺庙时,摔跤手们先是一手触地,然后额头触地。训练结束后,反方向重复同样的动作。
至于寺庙外吃着香蕉的猴子,凭借剥香蕉皮的麻利动作,气质这块拿捏得死死的。
泥地摔跤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生活方式。摔跤者们遵循严格的规则,一年中几乎每天都要训练,即便是在温度高达45摄氏度的夏天也不例外。
他们遵循特殊的食谱,包括杏仁、牛奶、酥油或净化黄油。
为了保持雄性荷尔蒙,他们甚至需要禁欲,因为荷尔蒙在格斗中是十分关键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在泥地摔跤场上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