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跤好朋友多,摔出我天地记全国摔跤冠军王彦 [复制链接]

1#

你有没有认识这样的人?他是某一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但是身上的过人之处我们都认为是本该如此。但是当你有机会和他真正成为朋友,并且近距离观察之后,才能看见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的得来不易。今天要跟大家讲讲我的朋友,中国式摔跤全国冠*王彦龙的故事。

种子

王彦龙是山西人,而山西是摔跤大省,忻州挠羊跤更是历史悠久别具一格,黑带此前发表过文章《忻州挠羊跤——千年传承,抱腿绝活》,而他与摔跤的第一次接触,就从这挠羊跤开始。

作为家中长子的王彦龙,早早就扛起了家庭责任外出打工。年在山西忻州打工修建原太高速公路时,初夏某天的一次偶然机会,命运就为他种下了摔跤的种子。

当地每逢庙会等重大事件都有挠羊跤比赛助兴,一般这种当地比赛都是主动要求上场即可。打工之余逛庙会的王彦龙在这时候就遇到了挠羊跤比赛,莫名的兴奋使他立刻报名上场。对于初上跤场的人来说,这第一次上场的结果并不意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很快就被摔的手扶地下场”。

人生第一场摔跤的失败丝毫没打击王彦龙的积极性,于是他马上开始尽自己所能的了解关于摔跤的一切,但是当时的资源太有限,也只能对摔跤有了最初的认识,了解了基本规则,至于技术则没机会接触学习。

但是王彦龙很明确以后遇上挠羊跤比赛还要报名上场去摔,于是他马上用自己当时能想到的方法开始了准备——蹲马步。

三月后的又一次庙会摔跤赛上,王彦龙又一次报名上场。有前一次的经验和对规则的了解,还有三个月的蹲马步准备,他居然连赢三场,第四场和专业训练过的对手大战半小时(当地挠羊跤没有时间限制,见跤定输赢),最后两平一负败北。

当时在场的朋友就开玩笑建议王彦龙专业从事摔跤,他也感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但当时也不知道摔跤还会有前途,并且当时家里很需要作为长子的自己贴补,就没敢多想。但这颗种子种下了,就总有生根发芽的一天。

挠羊跤比赛场面

天桥

年3月的一个周末,打工来到北京的王彦龙,周末休息时间闲逛到了潘家园南路华声天桥市场北门,听到院里敲锣打鼓很是热闹,就想进院看看究竟。进去一看里边场地很大,因为人还没有围满,所以离老远就能看见里面是有人在摔跤,摔得是中国式摔跤规则,和山西挠羊跤规则和特点略有区别。

这一看不要紧,正在较劲的双方跤手立刻感染了王彦龙,他感觉自己的血液开始沸腾,忙于生计被遮蔽的爱跤之心立刻就回来了。

这种兴奋之情已经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了,因为当时在场边的沈国伟教练(一代中国跤名师沈玉斌之子)立刻看到了王彦龙的状态,就主动问王彦龙是否想上场摔摔?他兴奋地连说了好几个“是”,于是沈教练马上就将他引荐给此时表演的负责人双德禄师傅。

双师傅问王彦龙祖籍哪里,是否会摔跤?他自我介绍了祖籍山西,因为怕说不会摔不让上场,王彦龙就谎称会摔。因为山西也是中国传统的跤乡之一(北京、天津、济南、保定、山西、内蒙等地都曾经非常盛行摔跤,被称为跤乡,我们以后有机会深入介绍),双师傅也就没有怀疑他其实不会,让他稍等。

正式表演结束之后,双师傅叫王彦龙和一个叫王瑞的跤手下场摔跤,经过一番争夺,最后王彦龙二比三输了。这里插句后话,后来王彦龙才知道王瑞师哥在北京市比赛拿过第三,属于这个跤场镇场子的跤手,外边有人来跤场摔,通常都要先过他这一关。

这一次的跤场试手,让王彦龙内心一下明确了自己喜欢摔跤,并且适合摔跤运动,跤场就是属于自己的战场,而摔跤就是自己想干的事业!下场后他马上就和负责摔跤的双德禄老师表明了想学摔跤的决心。

老北京天桥摔跤是从清末就有的传统项目

表演团

满心热忱的王彦龙,经过与双师傅的沟通,恰逢表演团也需要补充人员,他很自然的留在了表演团里。不过从名字叫表演团,而不叫摔跤队就能看出来,这个团体并非以比赛拿成绩为主要训练目标的,而是以中国跤为主,辅助中幡、关刀、舞狮、硬弓等传统技艺表演,以盈利为目的的团体。

这种情况对当时的王彦龙来说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正好解决了想投入主要精力练摔跤,就无法正常打工的问题。坏的一面是,表演团的日常训练和管理都以表演营利为目的,并非最符合王彦龙志向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勤学苦练和多打比赛,快速提高摔跤技术。

每周一到周五,上午双德禄师傅都会在上班前带跤场表演团练习基本功,待大家练完之后他再去上班。下午主要接待旅游团,表演舞狮,中幡,摔跤为主。这就是跤场表演团的日常生活状态,日复一日。

表演摔跤时为了表演效果和防止受伤影响表演,规定不允许实战也就是真摔。但是王彦龙始终不忘初心,一心提高跤技。他除了和年长的师长配合外,也尽可能多找机会和别人实战,锤炼自己的技术,希望早日靠跤技和成绩在跤圈立足。

尽管如此,王彦龙是个认真做事的人,每日认真练功是必须做到的,至今中幡表演仍然是他的拿手绝活,舞狮和关刀表演也是手到擒来。

王彦龙的这一招中幡技巧,能够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伯乐

在表演团期间,王彦龙和表演团的师兄弟们训练、表演、生活都在一起,有很多师兄弟都成为今后多年的好友。通过表演团和双老师,也认识了不少中国跤圈的老练家和成了名的好手,这其中就包括堪称他人生伯乐的佟亚利老师。

王彦龙和佟亚利老师是在年开始认识的,结识也是由于双德禄师傅。按照老话说,佟老师和双德禄师傅是换汗之交的朋友。曾经是北京市比赛同级别的对手,比赛都拿过北京市的前几名,当年交手互有输赢。

佟老师在年的4月因为糖尿病病重,在医院抢救一周,出院之后家人就不让佟老师上班,在家安心休养身体了。在家无事又喜爱摔跤的佟老师,几乎每天都来华声天桥看摔跤,没人看表演的时候佟老师甚至会自己买上几十张票捧场。

时间长了王彦龙和师兄弟们就与佟老师这位特别捧场的前辈熟悉起来,佟老师也是他们当时能够结识的极少的摔跤前辈。他有时会在表演结束人少时给大家讲讲技术、说说手法,从来不会保留,王彦龙非常尊重这位前辈。

同为爱跤人,佟老师看得出来王彦龙不同于其他人对摔跤的热情和天赋。时间一长,这一老一小两人越聊越多,佟老师对他在摔跤技术思想和为人处世上都多有帮助。

出走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年,长期的训练表演生活规律而忙碌。但这其中也免不了苦闷。因为前边提过,表演团并非只练习摔跤,而是要练习多个表演项目,而摔跤表演也并非实战练习,因为担心受伤会耽误表演。这样的生活并非王彦龙所愿,未来的模糊不清也让人迷茫。

这种潜藏的冲突慢慢发展成了表面的矛盾,年春节刚过,王彦龙受伤后坚持表演,虽然他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是仍然对表演有所影响。

因为之前表达过想参加比赛走专业摔跤路线,被表演团团长认为是借伤怠工,因而受到了在表演团里的点名批评,委屈加难过之下,王彦龙黯然离开表演团,想着不得不放弃摔跤之路了,只能找了打工的地方上班。

一直坚定的认为摔跤是自己唯一的出路,要坚持的梦想。做放弃摔跤这个决定对王彦龙来说太不容易,但在当时又没有其它办法。他曾经当着好几个朋友的面因为不想放弃摔跤大哭一场,哭了足足10分钟。

重新出发

年9月份时候,打工中的王彦龙突然接到佟老师一个电话,告诉他来年4、5月份有北京市级的中国跤比赛,问他想不想参加?爱跤如命的王彦龙自然是非常肯定想参加,没有思考就回答“太想了”,那是他的梦想,毕竟他一直就想着摔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当天下午王彦龙就去了佟老师的家里详谈,两人聊摔跤技术、聊如何准备比赛、聊王彦龙的未来人生,兴奋的忘了时间,一直聊到晚上十二点半。王彦龙辞别佟老师,出门才想起来这个点早已经没有公交车了。于是他怀着兴奋的心情连跑带走两个多小时,回到了二十多公里之外南大红门自己的住处。

从第二天开始,早已经情同师徒的二人就开始了计划中备赛训练。前边说过,当时佟老师由于身体原因休息在家,收入也不高。王彦龙只能找了份工作,边工作边训练。王彦龙每天骑自行车去佟老师家,每天早晚佟老师骑着自行车,他跑步,白天打工之余抽空训练。

就这样时间过得飞快,持续了半年多艰苦而又快乐的训练。这期间虽然缺少训练伙伴的陪练,但是佟老师仍然为王彦龙设计了完整和艰苦的训练计划,并且加入了独门的训练工具来弥补不足。

这里插入介绍一下,其实早在中国跤辉煌的清朝“善扑营”时期,善扑营里各位扑户跤手就已经有不少摔跤专项的功力训练用具和方法。其中更有不少独门的训练用具和练法,属于不轻易外传的“核心技术”。

比如佟老师对王彦龙的训练中,就加入了老辈传承下来的秘密独家训练武器——悬秤,这个工具是用于训练中国跤足技“搓窝”的工具,能够加强专项功力。“搓窝”这一招,日后也确实成了王彦龙在跤场上的绝招之一。而这个工具在多年之后也被王彦龙加入到自己的中国跤系列产品中,把“秘密武器”奉献给广大跤友,这是后话。

王彦龙演示用“悬秤”练习中国跤足技“搓窝”的方法

严格的训练计划之外,佟老师还尽可能的为王彦龙提供了足够营养的配餐。当时佟老师自己也是患病在家不能上班,并非富人,但还是确保王彦龙营养跟得上——能够经常吃上大碗炖牛肉。可以说为了王彦龙,佟老师是竭尽所能了。

起飞

通过和佟老师的潜心苦练,加上三年多在表演团的基本功练习,王彦龙的技术风格的真正开始形成。半年之后的年春季,佟老师带着王彦龙按照他们的计划开始参加比赛。

而结果也不负他们下的苦功夫,第一次的北京市比赛,王彦龙4场比赛全部10比0拿了第一(中国跤比赛规则先拿10分者胜,每一跤根据取得的效果和精彩程度决定获得分数,比如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并有腾空的过程,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势得3分)。

这之后佟老师又帮王彦龙积极联系报名这一年的全国级别中国式摔跤比赛,两人开始了全国比赛之旅。这一年的比赛成绩包括全国锦标赛第7名、全国冠*赛第5名、跤王争霸赛第3名、山西全国邀请赛第2名,水平稳步提升,成绩一场比一场更好。

通过一年的训练和比赛,王彦龙经验得到积累,技术也更有了提高,并且认识了好多跤坛的朋友和前辈老师。可以说从这一年开始,王彦龙在跤坛初步打开了局面。而为了王彦龙获得的成绩,在私下里佟老师高兴激动的哭过好几次。

从王彦龙开始,佟老师陆续收了一些其他徒弟,最多时有30多个学员和佟老师学习。他还替佟老师收了一个徒弟姚红刚,姚红刚后来改练综合格斗,并成为中国第一个亚太地区的冠*。

王彦龙是佟门大师哥,佟老师身体不好,他代替老师教授师弟们跤技。跤坛历来重视传统,但是佟老师思想开明,佟老师和学生们没有拜师磕头的流程,在学生们心中佟老师也是伯乐加老师。

佟老师及门下众徒弟,前排左一佟老师,第二排左二王彦龙,第三排左二姚红刚

翱翔

佟老师的开明之处还体现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优先考虑,为了王彦龙和姚红刚有更好的发展,年佟老师把他俩推荐到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幺栋*先生的天池摔跤俱乐部,拜师在李宝如先生的得意高徒全国名将周全胜老师门下成为入室弟子,这也是李宝如先生是王彦龙和姚红刚师爷的由来。

黑带格斗多次介绍过李宝如先生,李先生一生痴迷中国跤,学习钻研教学一辈子,为传承中国跤不计回报无私奉献,培养了无数学生弟子,其中有很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周全胜老师就是李宝如先生的得意高徒,也曾经是全国摔跤名将,他的跤技手法细腻,技术全面,而且为人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这师徒二人的跤技人品为众人尊敬。

中间李宝如老师,右一周全胜老师

拜在周全盛老师的门下之后,一定程度上王彦龙才真正开始进入专业的中国式摔跤训练之中。这里有顶级水平的周全胜老师和跤坛活化石李宝如先生的悉心教导,也有众多高水平的师兄弟训练伙伴做陪练,在这里王彦龙的水平又更上一层楼。

从表演团算起,王彦龙开始学习中国跤的时候已经23岁,没有练习体育的基础,并且属于柔韧性比较差的类型。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和不断积累比赛经验中,来到周老师的门下之后手法技术得到了大幅的补充和进步,他自己的技术体系越来越成熟,尤其特别擅长面对面的技术,这其中包括有中国跤的踢、撮、肘、闪等等。

于是,年王彦龙两次获得全国冠*,取得中国跤领域的最高荣誉!在当时的中国跤圈,无人不知王彦龙这位实力派冠*!

年获得冠*后留影

传承

故事讲到这里,可以说王彦龙靠着自己对中国跤的执着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通过中国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路径乃至命运。但是他对中国跤的热情和贡献并不止步于只有自己成为冠*。

用王彦龙自己的话说:“中国跤给我荣誉,给我自信,给我事业,给我家庭,给我快乐”,“是中国跤所包含的武学精神,让我有梦想,让我更执着,让我不怕失败!”。

在他眼中,中国式摔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功夫,正如一句老话:练三年武术不如练一年跤。中国跤练习简单直接,不受条件所困。他太想让更多人接触到这门优秀的实战性传统武术,把从众多跤坛前辈那里学到的技艺传承下去。

王彦龙的教学生涯也开启的很早,从跟随佟老师学习的时候,由于佟老师身体不好,王彦龙就是代师传艺,一众师弟都由他手把手的教。

拜入周全胜老师门下,来到天池跤场之后,在取得多次全国冠*之后,王彦龙也逐渐转为教练角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培养年轻跤手上面。天池跤场也连续不断的培养出了非常多的高手,在北京乃至全国中国跤圈内都是水平最高的俱乐部之一。

而王彦龙成长为冠*的时间到现在,正是综合格斗运动在中国从萌芽到产生了第一个世界顶尖冠*张伟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跤这项传承古老的传统武术,在综合格斗擂台上又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张伟丽和王彦龙

前有姚红刚,从中国跤入门,进而学习巴西柔术和综合格斗,最终在综合格斗擂台上获得亚太冠*。后有张伟丽,以凶猛的拳腿为技术特点连续赢得比赛,一路打入UFC,进而成为赢得第一个UFC冠*金腰带的中国人乃至亚洲人。

这两位的冠*之路,王彦龙都是幕后英雄之一。姚红刚从学习中国跤的开始就一直得到了王彦龙的帮助,是真正的师兄弟。

王彦龙也是张伟丽的摔跤教练,为她选择了专门适应于综合格斗擂台的中国跤技术,并且定制了训练方法,补足摔法。正是因为有充足的摔跤和柔术储备,才能让张伟丽放开手脚施展拳腿技术。

王彦龙家乡的山西挠羊跤,以异常丰富的各种抱腿技术闻名。而他自身特别擅长近身面对面的进攻技术。上述技术的结合,异常的契合于综合格斗的擂台,相信在以后的综合格斗比赛中能更多的看到张伟丽使用到这些技术,张伟丽和她的团队也是对中国跤技术对于综合格斗擂台的作用非常肯定。

炎火龙

咱们把时间调回到王彦龙成为全国冠*之前,他在和众师兄弟在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现当时褡裢(中国跤跤衣)的舒适度和耐久度不够,甚至有的厂家在褡裢内部夹层里添加的材料非常低劣(中国跤跤衣褡裢源自古代战场武士铠甲内衬,有防御伤害作用,是多层叠合缝制的,非常厚实),对于高强度对抗训练的跤手们来说很不合用,于是就动了自己做跤衣的念头。

王彦龙也是说干就干的性格,真的自己设计、找材料、找加工厂开始了自制跤衣的尝试。这一试不要紧,以他对中国跤日复一日练习的深刻了解和深厚感情,这跤衣一做出来马上受到了身边师兄弟的欢迎,又很快扩散到了身边跤圈朋友。

逐渐的开始有人主动联系王彦龙定制跤衣,而这也成了他的中国跤运动装备品牌“炎火龙”的开端。时至今日,“炎火龙”品牌的产品品类早已覆盖了中国跤运动所需的所有训练比赛服装、传统训练装备、辅助用具等等,这个品牌也逐渐成为圈内公认的口碑品牌。

在王彦龙眼中,中国式摔跤是一项古老而绅士的体育运动,配套的装备一定要和它相匹配。所以炎火龙品牌的摔跤服装和器材,必须要做到既传承古老的传统,又贴合当前时代的时尚。

服装的款式、版型、面料精益求精,兼顾外形、舒适、耐久。摔跤的练习器材,传承古老器件和研发新器材并行。所谓“欲善其事,必利其器”,他也以对中国跤的深厚感情,用匠心精神为中国跤提供着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炎火龙出品的传统风格摔跤老三样——褡裢、刀郎肚靴子、灯笼裤

而且王彦龙也在筹备中国式摔跤的商业赛事,让中国式摔跤更立体更丰富的呈现到大众面前,让人们重新认识这项传统武术的魅力,让世界了解中国跤技法的丰富性和技巧性不输于世界上任何其它跤种。

跤情

王彦龙的故事讲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我想以上次在龙哥家做客的情景来结束。那一次到龙哥家里发现,他的家一层被他布置成了跤场,当时还有跤友在他家里交流跤技,大家白天摔跤聊跤,晚上有朋友就直接在跤垫上打地铺了,这样可以第二天继续摔。

可以肯定,王彦龙和中国跤的缘分一定会延续一辈子。而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这样的人,即使经历过各种困难和黯淡时刻,这些摔跤人也一定会将中国跤这项贯穿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瑰宝传承和发扬下去。

王彦龙和李宝如老师,二人身着炎火龙出品的褡裢

往期精彩从小人书里走出来的神技——中国跤李宝如先生自述——我的学艺生涯跟李宝如老师消失中的中国跤技法最能打的传统武术就在你身边忻州挠羊跤——千年传承,抱腿绝活王彦龙老师演示中国跤功力训练利器之小棒子阿诺舒华辛力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