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评价《摔跤吧爸爸》“一贯的印度和阿米尔汗风格。在印度这个大前提下,故事原型确实伟大,但对于电影来讲,却还是差于诸如《心灵捕手》传达给观影者细腻的情感表达层次。不过还是好电影一部。”
阿米尔汗是个传奇人物,他将自己对对国家的担当融入电影。《三大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也都是高分好电影,对印度的教育批判也融入这个两部电影中。《摔跤吧爸爸》豆瓣评分9.0,阿米尔汗,电影质量的保证。电影确实是好电影,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故事原型,爸爸敢于挑战世俗,让女儿学习摔跤,并获得国际奖项,为国争了光,也实现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对于两个女孩来讲,这一条摔跤之路,也是通往自由、自主人生的道路。在电影中,两个女孩参加同学婚礼,同样年纪的新娘,说出了那个国度里女人的悲哀:地位极度不平等、被视为家族累赘、早婚早育、无工作,更没有自己的人生可言,时常面临被性侵的危险。
两个女孩在爸爸的带领下,挑战世俗规则,最后成功实现梦想。她们的命运肯定会与其他印度少女不一样。她们的生命,已坚定地朝向更广阔、更美好的方向奔去。电影是一个励志温情故事。《摔跤吧爸爸》不存在家长将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的问题,因为那是印度,两个女孩应该庆幸,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强加梦想的爸爸,她们才能跳出桎梏般的社会囚笼。
电影里的爸爸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仿佛能做成所有的事情,除了生儿子。这样的父亲是威严的,是不容置疑的。电影在故事的叙述中,较少展露对人性弱点,或者是对情感弱点的探讨,我们看到的是强大的爸爸一步步训练两个女儿成为冠*,要训练、要取胜,要夺冠。
《摔跤吧爸爸》它调动了我们所有感官,随着比赛的推进,我们或紧张或感叹甚至流泪。我们都渴望女孩获胜,都希望她能有自己灿烂的人生,观影那一刻,我们就像是女孩的家人。
在电影《心灵捕手》里,罗宾威廉姆斯塑造的心理教授尚恩,他权威、脆弱、充满爱心,而马特达蒙塑造的青年混混、又是数学天才的威尔,则是叛逆、不逊。教授和数学天才,通过接触、了解,以及无数次交流,这个数学天才慢慢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他逐步走向正轨,还交上了女朋友。
《心灵捕手》叙事非常缓慢,平平淡淡的,好像是在讲一个迷途青年的心事,我们看到威尔的迷茫和不自信,以及对外人的防备。这种心理意识,只有尚恩能够走进他。尚恩好像有什么魔力,能让威尔敞开心扉。影片像是在讲教育,但展示出来的只有平等的对话,好像语言就是这么厉害,能让人迷途知返。教授和混混,两个陌生灵*的碰撞,是对人性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展示。
影片中的尚恩正如威廉姆斯,温和谦逊,在电影中散发着温暖的光芒。这是威廉姆斯的经典作品之一。他饰演的这位心理教授尚恩,在影史上是关于教育一切美好的代名词。
如果《摔跤吧爸爸》是对于如何反抗和成功的完美展示,是权威的引导和不容拒绝,《心灵捕手》则是对如何靠近美好、幸福、正途的探索,是对话、了解、让步、互补和升华。
两部电影呈现完全不一样的风格,一个活泼中有笑有泪;一个沉稳内敛,像流进心底的河。这就是看电影,好的坏的,你有自己的评断标准,你也不会因为外在因素而影响对电影的喜恶和评断。所以,对于电影,不需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