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爸102岁一部印度神片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国内上映的印度电影往往被推为神片、神作,最著名的当属《摔跤吧爸爸》了,虽然《老爸岁》没有再现《摔跤吧爸爸》的高票房,但口碑评分也不低,在猫眼电影上评分达到了8.8分,远超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格林沃德之罪》,豆瓣上评分虽然没有这么高,但也达到了7.3分,在电影宣传时也是号称“印度高口碑神作,有笑有泪父子档”。

看电影之前,看到评分这么高,又看了一眼简介,讲的是岁的老爸想把75岁的儿子送进养老院的故事,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挺有意思的,有没有泪不知道,笑果还是应该会很不错的。

但是电影看下来,既没有笑,也没有泪。

虽然简介讲的是岁老爸达特利想把75岁儿子巴布送进养老院的故事,但这只是一个引子,岁的老爸其实是想让75岁的儿子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不再是个暮气沉沉刻板无趣的老头,而在这项改造计划的背后,却藏着一个秘密。

岁却精神奕奕的老爸达特利为了打破最长寿老人的世界纪录,决定把儿子巴布送进养老院,因为他认为想要长寿,就要远离无聊且死气沉沉的老人,而他儿子就是这样一个暮气沉沉的老人。

儿子当然不愿被自己的老爸送进养老院,老爸告诉儿子如果不想被送进养老院,就必须完成一系列的改造任务,变成一个热爱生活的老人。

第一项任务是让自己的老儿子写一封情书,重新感受爱情的动人与甜蜜。

第二项任务是要求儿子巴布不再像之前一样没有病却频繁的去自己的医生那里看病。

第三项任务是让巴布剪掉打小就盖着睡觉的毯子,巴布使用了跳过权利跳过了这项任务。

第四项任务是让巴布故地重游,分别去了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公园里的水泥飞机,经常带着自己的儿子去的教堂,还有曾经与妻子坐着马车上切着蛋糕共赴约会地点。

第五项任务是短时间内使一颗兰花开花。

老爸还和儿子一起庆祝了他的生日,儿子在这一天亲手剪掉了自己从小珍爱的毯子,看起来,儿子已经忘记过去,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了。可是,却还有一项终极任务在等着他,这也是他老爸的真正目的,那就是让巴布把自己即将回国的儿子赶出去。

原来,巴布和妻子十分疼爱他们唯一的孩子阿莫,夫妻俩含辛茹苦的培养阿莫,送阿莫去了美国念书、工作,可是,阿莫到了美国后只知道向父母要钱,却很少和父母联系,甚至连结婚都没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即使自己的母亲罹患阿兹海默病,仅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他也没有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而母亲最后唯一记得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但即便如此,作为父亲的巴布,还是深深的疼爱着自己的儿子,甚至乞求着儿子给自己的一点点关爱。

然而,这样一个不孝子,却在父亲生日这天给他送来了花,还打了越洋电话祝自己的父亲生日快乐,说自己打算回国看望父亲。难道是儿子幡然悔悟,做了父亲的他也感恩起自己的父母了?巴布没有想这些,他只是单纯的因为儿子的一通电话而开心,为能见到儿子儿媳和自己从未见过的孙子而高兴。

但这一切,却被巴布的老爸、阿莫的爷爷达特利一眼看透,他告诉巴布,阿莫是为了财产才突然又关心起了他,才突然时隔多年要回国看望他们,岁的老爸这时候给75岁的儿子下达了终极任务,在他的儿子阿莫回来时让他滚出去。巴布因为儿子阿莫突然给予的关爱,深埋心中多年对儿子的思念和疼爱又被再次释放,坚持着自己无私的爱,即使知道儿子是为了财产,也甘愿奉献自己的爱,仅仅因为那是他的儿子。

最后岁的老爸道出了自己的秘密,原来他发现自己脑中长了一个肿瘤,这个年纪也无法手术了,已经时日无多,所以他决定以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儿子重拾生活的热情,并正确的看待人生和身边的人。终于,75岁的巴布在机场将儿子阿莫赶了回去,自己陪伴岁的老爸度过他人生中最后的日子。

电影的立意是好的,但毕竟是电影,所以我们从电影的角度来看的话,整部电影并没有很好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中,有点像是“自言自语”。这部印度电影,没有了典型的歌舞,笑点也不够,而因为代入感不够,后面的“感人部分”也没有让人落下泪来。

儿子巴布从暮气沉沉到重拾热情这个过程中,所做的几项任务并没有把观众带入,观众并没有切身感受到这个转变的过程,写情书、剪毯子、故地重游,这些任务怎么就能让巴布转变了呢?电影没有表现出来,没有把观众带进去。以至到了后期需要煽情的部分,因为前期未能让观众与主角“同甘”,所以后期观众也无法与主角“共苦”了。

所以这部电影既没有笑也没有泪,只剩下一个美好的主题了。

岁老爸说他希望死之前吹一声口哨,当时就想起艾略特的一句诗“世界就这样的毁灭了,世界就这样的毁灭了,不是轰的一声巨响,而是嘘的一声”。

也许人生,既不是轰的一声,也不是嘘的一声,而是咻的一Sheng。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