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力量是指在运动员比赛动作技术和战术所要求的时空条件下,人体参与运动的肌肉或肌群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自由式摔跤的专项力量练习是严格按照其专项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肌肉收缩形式和收缩力量等,尽可能模仿专项活动的力量练习。自由式摔跤是一种身体直接接触、不断克服瞬间变化阻力,具有高度应变性的格斗对抗性项目。
在比赛时运动员技术动作、身体姿势、重心
移动轨迹都处于快节奏的动态变化之中,所以摔跤运动员力量的体现不同于具有一定技术定型、运动方向的举重、投掷等力量项目,摔跤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应具有自身的特点。摔跤运动员需要的力量素质,其特征较为复杂,从参与完成“站立摔”和“跪撑”技术动作的肌肉数量分析,运动员几乎每个肌群都直接参与活动,都应该受到专门训练;从力量能力构成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断用最大强度持续用力。
在快节奏的攻防动态变化中进行高强度的激烈对抗,这就要求摔跤运动员需要反映其竞技实力的最大力量,需要捕捉战机、瞬间突然发力制服对手的快速力量,也需要与对手相互对峙,甚至僵持到比赛最后的力量耐力。与其它因素相互补偿对于摔跤运动员来说,力量是基础,速度是保证,技术是关键,但耐力也是取胜的先决条件。从摔跤实践中分析,运动员强大的力量水平可相应补偿其它技术、速度的欠缺,反之速度快。
耐力好、技术精湛、战术运用得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力量的不足
但真正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技术和全面的运动素质,其竞技能力是应该全面发展和专项深化的。因此,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练习必须与技战术相结合,与其他运动素质相结合。对抗相持状态下的瞬间最大爆发力摔跤比赛中要求运动员随时捕捉战机、短时间或瞬间最大强度发挥出自己的各种运动水平。进攻运动员在使用技术进攻中不断爆发用力迫使对手失分或处于被动状态,另一方面自身不断爆发用力来抗衡对手的攻击以达到不失分和最后取胜。
因此在对抗和相持阶段,运动员的相互抢夺把位、控制与反控制、进攻与防守的过程中,运动员必须利用良好的爆发力使自己的动作达到较高的初速度,同时减弱对手反攻的威胁,以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因此,应加强对抗相持状态下最大爆发力的训练。无氧供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摔跤项目从能量代谢角度分析可以界定为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供能为辅的运动项目。一般来说,摔跤运动中利用爆发力进行快速而有力的抱摔多以ATP—CP系统供能。
但这类动作在摔跤全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少
而以持续性静力、大强度、长时间肌肉收缩占较大比例,如压肩状态、桥支撑、两人的对峙阶段。特别是摔跤中的静力性肌肉大强度收缩导致肌肉缺血而供氧不足,从而大大增加了代谢时的缺氧成分,使乳酸系统供能所占比例增大。所以运动员需要在肌肉缺氧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抗缺氧和抗酸能力,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对抗,并且继续发挥其最大力量,这又是该项目专项力量的特点之一。
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解剖学基础分析从参与摔跤动作的工作肌群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支撑肌,就是通过移动身体重心的方法来增大摔跤的稳定角度,如腓肠肌、股直肌、臀大肌、腹直肌、竖脊肌等;另一类是动作肌,以完成摔跤动作中的拉、扭、按等动作的肌群,如上肢完成拉、三角肌等,完成扭、按等动作的肌群有髂腰肌、臀大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等,以下肢的蹬伸肌群为主的腓肠肌、股直肌、股三头肌等。
总结
只有针对这些肌群进行练习,该技术所需专项力量才能得到发展最大力量是人的神经肌肉系统通过最大随意收缩表现出最高力值的能力。在对摔跤运动员进行最大力量训练时,要考虑到该项目是分级别进行比赛的对抗性项目,所以对于运动员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发展和提高最大力量的同时,要注意尽量避免使肌纤维的横断面有明显的增粗,使运动员所具有的相对力量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使最大力量训练的效果起到促进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提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