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作为印度票房神话阿尔米汗的又一神作,在国际市场率获佳绩。该影片凭借着出色剧情和浓厚的画面氛围以及真挚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观影者观看。因此,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部优秀的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以前获得摔跤冠军的爸爸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理想,走上摔跤运动员的道路,获得摔跤冠军,但是天不由人意,无奈自己只有四个女儿,无法完成自己留有遗憾的理想。而且身为父亲的马哈维亚不仅仅只是一个人,他还承担这家庭的责任。他知道社会的难处和对女性的不公,不忍心看着女儿长大后只能相夫教子,洗衣做饭,如此平庸的度过一生。在一次意外下,他发现了自己两个女儿惊人的摔跤天赋后,因此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自己默默承受压力,用自己深沉的爱和执着的行动来支持和帮助女儿打破印度传统,冲破别人的流言蜚语,取得摔跤冠军的故事。这位父亲在自己的深思熟虑下,对两个女儿开始了严厉的摔跤手的训练。
看到这一幕大家可能会有所疑惑,一个女孩子学什么摔跤,这是多么奇怪的事情,但是结合当时印度的社会环境来看时,就能看得出父亲的良苦用心。身为父亲不能仅仅是看到眼前,还要敢于考虑到孩子的未来以后,需要拥有为了孩子能打破世俗,牺牲自己的勇气和精神。
剧中的马哈维亚年轻时是曾是印度的摔跤冠军,但迫于家庭等多重压力,无奈退役。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得马哈维亚的心中一直留有深深的心结,这不仅是社会压力带来的无奈,更是马哈维亚无法证明自己的一次遗憾。在一次意外中发现了女儿惊人的摔跤天赋,为了女儿的未来,打破传统世俗的局限,为女儿制定未来规划,把女儿送上了冠军的宝座。说道这里,小编需要补充一点:在印度社会的角度来看,女性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在家庭中没有什么立足之地和话语权。因此女儿是无法继承父亲的梦想和职位的。
在中国社会的漫长发展中,我们历史发展了五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女性的地位在母系社会中达到鼎力,在父系社会后女性的地位渐渐地没落。在新中国成立后才不断主张男女平等,但是就现在一些社会现象看来,男女平等仍需要我们好好地去践行,而不只是在表面上说说,要从心底里来支持。
吉塔作为马哈维亚的女儿从小就开始了残酷的训练和失去了童年,甚至被迫剪掉了自己的长发,成长为了一个假小子的模样。小时候的她充满小女孩的快乐与羞涩,拥有着一颗活泼好动的童心,有着不会屈服的执着。但在父亲多次的压力下只好遵循父亲立下的训练安排,和妹妹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在一次次获得冠军后,她渐渐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在摔跤比赛前,吉塔放弃教练的建议,一直遵循着自己父亲为自己设定的计划。从这里来看,吉塔此时对父亲的信赖是无条件的。这不仅是吉塔是对身为父亲马哈维亚能力的认可,更是父女真挚情感的传达。现实社会中又有多父女能真正的无条件相信彼此的那份真心,这需要我们从不断体谅父母,加强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亲情之间的嫌隙就是在一次次误会中产生的,我们要学会理解与付出,而不仅仅是父母单方面的付出和彼此之间的争吵,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从彼此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简单的心里明白却滞留在原地而已。
影片最后,吉塔和父亲如愿的获得了冠军,双双留下了幸福的泪水。整部影片贯穿下来,可以深入地剖析出很多问题。其一是亟需解决的女权问题,这不仅仅是印度社会的通病,更是国际社会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乃至女性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追求平等自由的权利,让女性的生活空间不只是局限于家庭,能更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其二,在父母与我们的相处中,需要我们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曾经有人说过:父母只是把他们认为对的经验和道理告诉我们。或许有许多人认为,老一辈的观念已经过时了,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步,不要在你不断前进的时候,忘记曾经帮助过你攀登的肩膀。注意回头看下身后人关怀的眼神,并给予回应和感谢。